第128章 抵达(2/3)
筑成砖墙。方圆数里地方,外围会以木栅,砖墙配合,将整个地方封锁起来。
这地方好封锁,就是临官道的西边到临河的东南方向围起来就好。
东北西北方向是山林,东南角到西北角一带是蜿蜒流淌的河流和大片滩涂。
工地已经初显雏形。
包括工坊区,原材料区,成品仓储区,运输区,生活区等若干区域。
规制宏大,并且储备了不少相关的原材料。
工匠们已经有几百人就位,包括他们的家属。
因为需要从头到尾保密,所以只要过来的工匠就直接住在营地,无法回家过年了。
好在招募时就是招的小门小户,甚至是外来人,这方面问题也是不大。
只是天寒地冻,年节之时,这些工匠和家人住在窝棚里,也是颇为狼狈和艰难困苦了。
原本的村民百姓,有一部分签了长工,也是不得擅自外出了。
还有一部分加入了护卫队。
相当一部份还想继续当苦力,挑夫,脚夫,车夫,以及继续种菜卖菜的,贾芸只能通知这些人,不签长约,就得卷包裹走人了。
这一次五大姓的族长,还有一些小家族的长者过来迎接,脸上都是带着期盼和不安夹杂的神色。
西岭村被买下来之后,这位贾东主到底要做什么?
按这位的规划,他们原本的生活轨迹几乎要全被打乱了。
原本的生活虽然困窘,但好歹能活的下去。
新的生活和这位东主规划的未来到底如何,实在是叫他们害怕。
这也是小农经济下农民的常态。
害怕和畏惧变化。
前明中期就有不少外来种子进来,但没有官府推动,民间大范围种植用了近二百年的时间才算完成。
主要原因就是小农经济承受不了一丁点的变化和损失。
天时变化,这是无可抗力。
但自己主动求变,有这种胆量的百姓实在太少。
就那么一点地,种了新种子,万一收成减少,或是绝收,他们损失不起。
没有积蓄,损失的就是肚皮,是要饿肚子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搞不好,还得变卖家产才熬的过去。
所以光是种子的推广,在民间自主推动下用了二百多年时间这些外来种子才被广泛接受和种植。
另一个时空叫满清捡了桃子。
人口大幅度增长。
但人均主食,肉,蛋摄入都下降了。
全是吃的玉米番薯野菜填的肚皮。
就这,还厚脸皮吹什么康乾盛世。
盛世,整个华夏几千年历史,只有一个开元盛世而已。
其余的,都是治世。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大明的仁宣之治,就算是治世,也就这寥寥无几的几个。
盛世更加难得,是文治,武备,府库充盈,民间富足,这些一样都不能缺。
满清一个准噶尔前后打了康雍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