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天时人口论(2/3)
贾芸不能辩驳,接下来就是心达而险,言伪而辩,记丑而博这些罪名可以扣在贾芸头上了。
抄没书局,禁毁报纸……
一整套的操作在后头等着。
这就是文官设局的厉害之处,看似绵软,但章法严谨,一环套着一环,环环相扣。
贾芸自不会上他们的当。
得从自己的角度和长处出发。
儒家这套天人感应的这套,其实稍微有点脑子的都不信。
万历年间,儒臣们群起而攻,说万历不够勤政,不敬上天,不法祖宗,在后宫好生气,受饮酒……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知道后宫的事的?
甚至万历和皇后不同房也被上疏说教一通,把万历气的无可奈何。
当然,万历也不是好鸟,明亡于万历是没有话说,确实如此。
但后来天启四年之前,朝中基本上都是东林党,是东林党势力最大的时候。
那时候可谓众正盈朝了,天灾没有了?
天启年间东林党当国的那几年,天灾一点没少。
崇祯就是典型的圣君模板,俭朴节约,勤政临朝,不用太监,信重文臣。
特别是崇祯初的那几年,几乎就是标准的明君。
哪怕崇祯亡国,李自成和伪清两方面都没有人在道德和治国上说崇祯的不是。
无非是能力高低,但“君非甚暗”算是盖棺论定,大家都认账。
那崇祯年间的天灾少了?
没法解释,就只能扯到虚无缥缈的“气运”之说。
无非就是说大明气数尽了。
这个说法,相信的人更多。
包括帝王在内,其实都是信气运一说。
王朝初立,气运加身,万事皆无往不利。
到王朝末期,气运衰退,天灾人祸不断。
前明亡国时,就是标准的气数已尽的感觉。
只是这气数之说,贾芸要敢写,明天一见报,当晚刑部大牢的单间就给他备好了。
那是真找死!
谁敢说气数?
谁敢说能断定王朝气运?
谶语之说,东汉初特别流行,光武帝刘秀亲自动笔和别的势力打笔仗来解说谶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东汉之后,这种事就特别犯忌讳,人主不说,人臣更不能说。
要破局,就不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贾芸要写的,是天时人口论。
博闻强记还是基础。
他原本就记了大量资料,历朝的食货志,还有后世学者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明中后期到清前期的小冰期研究,研究文章很多。
顺道带起了很多相关的研究课题。
贾芸要用来还击的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天时说。
天时说,分为小冰期论和降水带论。
在此之前,贾芸已经请郑燮替自己画了几幅画。
并且请张记书局的张煊